企業的資訊困境

關鍵字:平衡計分卡

如何善用資訊以提昇競爭優勢,並應付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競爭,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企業要有效取得、整合與運用企業資訊,則需要倚賴各種不同應用軟體的支援。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關聯性,讓資訊規劃成為一件超高難度的工作,而這正是近年來企業所面臨的資訊困境-如何事先規劃並確認符合企業策略的資訊需求...

  如何善用資訊以提昇競爭優勢,並應付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競爭,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企業要有效取得、整合與運用企業資訊,則需要倚賴各種不同應用軟體的支援。

  在過去較為單純的經營環境中,企業「一定要有」 must have 的應用軟體需求不多,同時功能也較為有限。因此,企業在應用軟體、電腦、甚至網路系統等相關基礎建設的抉擇上,也相對地簡單。然而二十一世紀「微利時代」的來臨,精準的經營決策與商務行動,都必須仰賴完整與正確的資訊,換言之,企業所需「一定要有」的應用軟體與資訊設備越來越多,而功能則越來越複雜。

  以台灣產業的電子化歷程為例,其需求面由早期ERP系統發展至現今ERPII所涵蓋的各種應用軟體 如SCM, CRM, APS, PLM, BI等,其應用廣度變得更加多元外,同時整合深度也變得更為複雜。當多而複雜的應用軟體成為企業建立優勢競爭力的必備工具時,符合企業策略的應用軟體、資訊安全、以及網路、硬體等相關基礎建設的「資訊規劃」,是企業必須事先進行的工作。但隨著應用軟體與資訊設備的功能日愈複雜、當資訊技術成本愈來愈高時,資訊規劃人員就愈來愈難做抉擇。

  現在的IT人員普遍都有這種痛。有許多公司的資訊主管都跟我反應過此類問題,像是不知道建一個ERP,網路頻寬該是多少;而找外面的顧問來規劃,他們並不了解公司的流程或需求,因此往往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系統。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關聯性,讓資訊規劃成為一件超高難度的工作,而這正是近年來企業所面臨的資訊困境-如何事先規劃並確認符合企業策略的資訊需求。而這個問題,也正是近年來我們屢被企業的高階主管與資訊主管所要求的主要協助。

  基本上,完整的企業資訊規劃共涵蓋五大構面,如圖一所示,這五個構面分別是: 硬體與網路基礎建設、應用軟體與整合、資訊安全、作業流程以及服務與技術趨勢 等。雖然各個構面看似可以獨立規劃,然而在真實的企業資訊運作上,這五個構面彼此是互有關聯的。舉例而言,不同需求的應用軟體間整合,需要不同的作業流程與資訊安全考量以確保資料的及時性、正確性與機密性;應用軟體的開發使用技術與網路頻寬需求,二者間則互有影響。




             圖一、資訊規劃的五大構面


  原則上企業資訊規劃的做法並無一定規範及程序,但應以達成企業所設定未來的願景為依歸,也就是現在IT廠商常說的Align IT with Business Needs。倘若企業有其策略管理的做法,如採用「平衡計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 BSC 方法,那麼根據BSC下所展開的策略、議題與目標,自然比較能夠具體地作為未來的資訊需求規劃之依據。就像Gartner對ERPII的定義,是指企業的營運策略,以及根據此策略所規劃之一組能夠相互整合的相關企業應用軟體。


  上述以企業策略目標直接作為企業資訊規劃的需求依據時,由於所定義的內容通常較為高階,因此據此發展的資訊規劃有時不免流於過為抽象。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先根據策略目標,往下展開企業系統需求這一層,而有了系統需求這一層,那麼五大構面的資訊規劃,才能夠較為精準的進行。同時,這樣獲得的資訊規劃對企業而言,也才能成為未來執行企業資訊技術投資的有效依據。

  但是,該如何從企業的策略目標往下展開企業的系統需求這一層呢?我們提出的想法是採用類似玩「樂高」(Lego)積木,作為「需求塑模」的概念。大家都知道積木是一種建構性玩具(constructional toy),它可以讓孩子透過觀察與操作,從反覆的堆砌、排列組合的過程中,把零散的單元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物體。透過檢視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間的關係,逐步修改並確認最接近期望的結果。

  企業也可以同樣的精神來做資訊規劃: 先根據願景、策略與目標等,逐步塑造企業所需的系統模型。當模型確認後,就像有了樂高所建立的城堡,我們就可以據此模型分五個構面分別實際規劃所需之資訊需求。 這樣的做法,將可大大降低企業的資訊規劃困境。我們在下一單元,就會有更詳細地討論企業目標城堡與塑模之間的關係。


  專欄作者:周忠信

  出版時間:2004/10/27

  出  處:CNET

  資料來源: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column/0,2000062893,20093657,00.htm

 

推薦相關課程
開課日期課程名稱
目前沒有相關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