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知識管理


在資訊科技普及應用的時代,知識管理若不借助資訊科技平台的協助,將無法完整發揮知識的力量。但是若因此讓知識管理平台成為企業是否完成知識管理的唯一指標,恐怕企業最後只落得知識局部電子化的下場。同樣地,企業如果將知識管理的範圍侷限在企業內部的知識創新、分享與管理,恐怕也很快就被10倍速變化的外界環境所淘汰。



企業該以何種視野來看待知識管理在企業競爭過程中的角色扮演,恐怕是企業經營者與知識管理專案導入者要事先釐清的課題。如果企業的知識管理只是為了導入一個管理知識的技術平台,來滿足經營者在短時間內看到知識管理的浮面成效,這對企業未來的知識經濟之路,無疑地又增加了另一道障礙。



本文提出一個平衡知識管理 (Balanced Knowledge Management, BKM) 的視野,提醒企業經營者與所有員工,分別就知識來源(Input)、知識活動(Activity)、知識結果(Output)三個構面進行平衡式的管理,以協助企業獲得知識的力量。



知識來源面(Input)




個人內外平衡:除了強調應有一套可將內隱知識轉為外顯知識的文件管理系統外,有些無法以正式文件形式儲存的個人核心專長,如經驗、技能、文化、習慣等,其實可先藉由精心設計的活動驅使,再透過資訊科技留下紀錄並進行統計分析。



企業內外平衡:除了強調企業內部經驗的傳承,如資深員工、高階主管、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外,企業外部產官學專家團隊的知識能量也應該引進,才不會讓企業的知識範圍變成「井底蛙」式的知識。



組織個人平衡:透過個人核心專長(Core Competence)挖掘系統,除了可以即時了解員工的最新知識與技能外,也必須讓企業所規劃的競爭優勢與員工的核心專長接軌,才能適才適所,迅速因應外在多變環境的挑戰。



實體虛擬平衡:除了強調以資訊科技建構的網路知識社群外,實體的知識社群經營仍為知識管理體系下的必要活動。唯有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實體與虛擬的知識社群,企業的知識管理系統才會真正啟動,知識創新與分享的文化、學習型的組織才會實踐。




知識活動面(Acivity)




管理、科技、文化平衡:知識管理不是一個單純的經營管理或資訊科技議題,唯有緊抓住知識管理的核心流程─創新、分類、儲存、分享、更新、價值,並結合經營管理、資訊應用與企業文化,讓科技、管理、流程、文化結為一體,才能建構出完整的知識活動。



跨專業領域平衡:這是強調專業分工、資源整合的數位時代,沒有一個企業能自外於其他領域的結合與外在環境的進步,因此除了該企業的專業領域外,也應藉由知識管理的協同作業設計、虛擬顧問團隊組合,建立起跨專業領域的分工合作型態。




知識結果面(Output)




財務、顧客、學習、流程平衡: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的四個基本構面為參考,知識經濟仍應以協助企業創造獲利價值為主,但企業在追求財務獲利的過程中,仍要兼顧讓顧客滿意、讓員工持續學習成長、讓企業流程不斷更新,才能真正創造出持續性的知識價值。




知識管理並非拯救企業的萬靈丹。在企業有了平衡知識管理的視野後,如何建構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外界環環相扣的知識價值鏈(Knowledge Value Chain,
KVC),將是知識管理能否具體價值化的下一個重要課題。



專欄作者:陳永隆

出版時間:2001/08/14

出 處:CNT電子商務論壇

資料來源:http://www.nii.org.tw/cnt/ECNews/ColumnArticle/article_93.htm

推薦相關課程
開課日期課程名稱
目前沒有相關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