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宮內膜癌─腹腔鏡手術一次搞定

關鍵字:保健常識


一位肥胖的中年婦女因持續兩、三個月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前來求診,我們為她安排子宮頸抹片和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壁異常增厚,隨即又接受子宮內膜擴刮術尋求進一步組織病理診斷。一週後報告出爐了,子宮頸抹片正常,但是子宮內膜病理報告顯示腺癌,兩天後病人在早期子宮內膜癌的初步診斷下接受了腹腔鏡癌症分期手術-包括子宮、兩側卵巢全切除和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的摘除手術。兩天後患者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出院。一週後當她再次返診時,我們告訴她最終的所有病理顯示她得的是第一期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均未受到癌症轉移。治療已完全告一段落,日後她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她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快快樂樂的離去。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文明病,好發於西方婦女,近年來台灣婦女也因生活、飲食習慣漸漸西化,所以也有上揚的趨勢,但未受到因有的重視。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生育是這個癌症的四大危險因子,也是所謂的高危險群。雖多見於中年更年期婦女,但年輕女子也並非全然免疫,像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亦是危險族群。



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更年期的陰道出血或是不規則的異常陰道出血(未停經婦女),有時它會合併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症)同時存在,所以後二者在選擇追蹤或治療前最好先做子宮內膜的切片組織檢驗,以免延誤了癌症治療時機或是選擇錯了手術治療方式。


傳統上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包括全子宮和兩側卵巢切除以及骨盆腔和主動脈旁淋巴組織的摘除,癌症的期別究竟是屬一、二或是三、四期就靠這些組織取下後的病理報告來決定。由於淋巴的摘除對癌症的分期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在肚子上劃一條三十公分的垂直傷口延伸到肚臍上四、五公分以方便淋巴清除,所以手術後傷口的疼痛、感染、復原都對病患和醫護人員造成極大的負擔。在過去七、八年來由於腹腔鏡手術技巧和器材的不斷突破,針對早期的子宮內膜癌,世界各地醫療先進國家已開始選擇侵犯性較小腹腔鏡分期手術來完成。美國婦癌醫學會(SGO)也曾設計了嚴謹的多國多醫學中心臨床試驗來印證它的臨床治療價值,當然先決條件是該醫院必須具備累積足夠經驗的腹腔鏡和婦癌專家才足以勝任。筆者所屬的醫療團隊自從1996年開始累積已完成了四十多例早期子宮內膜癌腹腔鏡手術治療。在大家最關心的預後指標上,存活率完全同於傳統手術治療,但是在手術出血、手術時間以及傷口感染、術後復原等指標上優於傳統手術甚多。儘管如此腹腔鏡手術對晚期的子宮內膜癌仍然有其限制,如果患者要獲得這種高品質醫療技術治療,唯有僅早發現子宮內膜癌的存在,及時就醫方見明智。


資料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 副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部 部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婦科腫瘤 專科醫師


劉偉民

推薦相關課程
開課日期課程名稱
目前沒有相關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