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瘤(症)治療上的新觀念

關鍵字:保健常識


子宮肌腺瘤(症)是一種常見卻又不為一般婦女所知的子宮病變,它的許多徵兆和症狀和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類似。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症)都有可能造成經血過多,或壓迫的症狀,但子宮肌腺瘤(症)會造成經痛,肌瘤卻不太會。子宮肌腺瘤(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瘤)都會產生經痛,但子宮肌腺瘤(症)會造成經血過多和壓迫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卻不會。這樣看起來似乎要從症狀上診斷出子宮肌腺瘤(症)似乎並不困難,但是難就難在這三種疾病常常交互同時存在,所以增加了臨床上醫師在判斷上的困難度。這三種疾病都有明顯的家族史,往往母女、姊妹同時都有這三種病中的一個或兩個是它們的共同點。



子宮肌腺瘤(症)主要是因為子宮的內膜組織滲透進入子宮的肌肉層內,當子宮內膜組織在月經期受到荷爾蒙改變的影響,本應剝落流血排出體外形成月經,但是這些長錯位置的子宮內膜組織卻因擠壓在子宮肌肉層裡面,雖然會出血腫脹卻無法順著陰道剝落,所以造成月經期間極度的腫痛不適,這樣是經痛形成的原因。當這些排不出去的經血日漸累積,週遭的子宮肌肉組織會因長期不斷的受到刺激而形成纖維化的病變組織,這些纖維化、硬化的腫塊逐漸取代了原本正常的子宮肌肉組織,就形成了所謂的〝子宮肌腺瘤〞,當它日漸擴大,幾乎佔據了大部分的正常子宮時,我們就稱它為〝子宮肌腺症〞。它和子宮肌瘤最大的區別是子宮肌腺瘤取代了原本正常的子宮肌肉組織,但子宮肌瘤是屬於外來的腫瘤夾雜生長在子宮肌肉層之內。兩者在超音波診斷上常常不易區分,但是在影像學上仍有其差異性。



依據我們多達上千例病患的統計經驗,子宮肌腺瘤(症)的診斷可依據,1. 臨床上有經痛的症狀,2. 超音波檢查的技巧,和3. CA125腫瘤指數的上升來區分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我們已累積足夠的證據推翻過去唯有依靠手術才能確切診斷出子宮肌腺瘤的古老思維和做法。



在新一代的藥物治療上有GnRHa(促性腺釋放激素),它有助於解決經血過多和經痛的症狀,使用半年甚至可以縮小子宮肌腺瘤病變的體積(子宮也同時會縮小),可惜的是它的效果是暫時的,一但停藥,症狀會再度出現,腫瘤也會再回復到原來的大小。迄今為止,手術是治療子宮肌腺瘤(症)唯一的途徑。以往醫師針對已完成生育計畫的患者多會選擇〝子宮切除術〞當做唯一的治療,至於未生育的患者則多建議她們追蹤、觀察。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似乎略嫌消極。因為子宮肌腺瘤不同於子宮肌瘤,它是正常的子宮肌肉組織受到持續的刺激轉變成纖維化的腫瘤,時間拖的愈久,殘餘的正常子宮肌肉組織就愈少,追蹤到最後有可能整個子宮都纖維化後形成〝子宮肌腺症〞,就算可以靠止痛藥和鐵劑,輸血改善它的臨床症狀,纖維化的子宮也無法承受正常懷孕應有的機能,終究還是必須將子宮摘除。



由於患有子宮肌腺瘤(症)的患者非常不易受孕,或既使受孕也容易流產或早產導致不孕。在近幾年的文獻曾有零星(不超過五例)的文獻報告使用GnRHa藥物或利用手術加上GnRHa成功讓病患懷孕甚至生產的案例,雖然僅是少數個案卻鼓舞我們利用手術加上藥物的治療方法來面對這個一向難纏的疾病,不但保留了子宮,甚至也累積了28例成功懷孕的亮麗成績。雖然我們還不能說這種新的治療模式已完全取代了傳統的子宮切除術,但至少追蹤五年多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患者並無復發也不再有經痛或經血過多的症狀。它的做法就是做局部腺瘤的清除手術加上GnRHa藥物的輔助治療。但是符合這樣治療的關鍵在於子宮本身遭受破壞導致纖維化的程度必須至少低於三分之一,才有可能保留三分之二的子宮,維持起碼的功能。所以僅早診斷,僅早治療就是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根據我們的經驗,經痛、CA125腫瘤指數的上升,再加上超音波已足以提供早期診斷子宮肌腺瘤(症)的契機,如此,相信在婦女子宮的保衛戰上,我們再度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資料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 副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部 部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婦科腫瘤 專科醫師


劉偉民

推薦相關課程
開課日期課程名稱
目前沒有相關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