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也有更年期?-對台灣醫療現象的反思

關鍵字:保健常識

何謂疾病:
  身為一個人,我常想:人為什麼會生病?人若真是萬能的上帝造的,為什麼祂不造的完美一點,還讓我們嚐盡生老病死的痛苦!久思不解,直到看了<疾病的希望>這本書,才豁然開朗:疾病的目的,是為了糾正人類的舉止。例如風吹雨淋會感冒;熬夜酗酒會傷肝…,甚至連破壞大自然都可能會生病。諸如近代發現SARS、口蹄疫、禽流感、狂牛症、羊搔癢症…等會致人於死的疾病。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反省檢討,不要重蹈覆轍,可惜人們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反正「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


  因此,不僅是醫學,甚至是國家衛生機關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找出會引來疾病的不當舉止,教導大眾如何預防,如何規範,而不是汲汲營營地在「創造疾病-販售藥物」,惡性循環,將人類的健康葬送在藥物的銷售業績下。


疾病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現代人患病的比例會這麼高?為什麼慢性病、文明病會越來越多?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歷了數千年,人類身體的生命結構並沒有多大改變,但外在的生活環境卻已遭逢劇變。」不一樣的陽光,不一樣的空氣,不一樣的水,不一樣的飲食習慣,不一樣的生活型態,不一樣的生命態度…


  是我們自己允許並參與了這樣的環境改變,起因於我們的無知即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臭氧層的破壞影響太陽的照射強度,人工的產品製造成空氣及水的污染,美食美觀的喜好造成食物成分的變化(數百年前,沒有沙拉油,沒有味精,沒有防腐劑,沒有農藥,沒有瓦斯,沒有電磁爐,沒有電冰箱,沒有洗碗精,沒有免洗餐具…,一天只有一餐才吃肉,人還不是活的好好的.)專業分工以滿足更多的慾望,造成生活型態的改變,慾望不斷被激發,改變了人們對生命的態度。


  男性為何會有更年期現象?是因為睪固酮不足?或睪固酮不足的情形,其實也是果,不是因?整個生態環境的變化,可能才是主因。如果請醫聖張師仲景來為現在的地球生態診病,我猜,他可能會說已經『病人厥陰』,然後帳然離去。


  <發明疾病的人>(尤格布雷希著,張志成譯,左岸文化出版)-書中寫到『把大批健康名眾扭曲成亟需治療的荷爾缺乏者,大藥廠和醫師團體已成功過一次-德國四十歲以上婦女有四分之一在吞服雌激素。把女性擺平了,下一個目標就是男性。』


  的確,女性只有在童年和少女初期,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可用藥物治療的病症,青春期之後,疾病便接踵而至-經前症候群,月經異常,經痛,懷孕,分娩,更年期,荷爾蒙缺乏症…,從此,醫藥便伴隨著她走完這一生。所以,在醫藥巿場上,除了減肥、塑身、豐胸、整形、美容…等以外(其實前述不知是否屬於醫療的範疇),女性幾乎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目標轉向仍有利可圖的男性。


  威而剛、犀利士的問世,除了重振男性雄風,也為某些產業帶來了可觀的業績。如今,又「發現」了「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症)這種「疾病」,想必又能為部份陷入瓶頸的相關產業帶來曙光。


  長久以來,醫學界發現的疾病越來越多,病名更是千奇百怪,其中有很多是靠儀器檢測出來,與所謂「標準值」有出入而判定的,不管患者是否有身體或精神上的不適症狀。很多只是短暫過渡時期的生理現象,卻經常被誇大喧染成必須依賴藥物才能改善的疾病。就好像只是輕微的扭傷,只要多休息就好了,卻被當成骨折來治療,而送進手術室。


  以上述定義來分析「男性更年期」,第一,沒有可見的客觀因素造成男性更年期;第二,其認定的症狀: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性慾和性功能衰退、身高變矮、生活變得比較沒有樂趣、覺得悲傷或沮喪、晚餐後會打瞌睡…等。有很多是主觀上的感覺,不易判斷真假及程度。其構造並沒有不正常,身高本來就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矮,功能也算正常,充其量,也只是「輕微的變化」,甚至是「短暫的變化」而已。


  睪固酮是男性性荷爾蒙的主要成分,其分泌量本來就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遞減,而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遞減慢,有的遞減快。如同人老了,頭會斑白、牙齒會鬆脫、皮膚會皺摺、手腳會不靈活…等,若把老年頭髮斑白當伯一種病,必須吃藥治療,那不是很可笑嗎!(不過我相信,未來若有讓老人頭髮吃了頭髮會反黑的藥物,那「退化性頭髮斑白」也將會是一種疾病。


  因此,若真有男性更年期這回事,那也應該歸類為某種暫時性的生理現象,類似女性的停經症候群,理應是「必須關心的現象」,而不是一種「必須治療的疾病」。


資料提供:高堂中醫 王聖惠 醫師

推薦相關課程
開課日期課程名稱
目前沒有相關之課程!